加入书架 | 推荐本书 | 返回书页

纵横小说网 -> -> 白月光觉醒1999

章节目录 第49节

上一页        返回目录        下一页

    但是没想到的是,廖笛第二天就心情大好了,还给蒋怡雯带了一份化妆品小样。

    廖笛洋洋得意的说:“我男朋友听说这件事,带我去逛街了。我男朋友说了,这种活动,又苦又累,我用不着去眼红他们。他会给我零花钱的。”

    蒋怡雯捏着那份赠品,沉默良久,忽然有了个大胆的主意。

    第46章 去出版社了

    翻译之家成立之后, 火爆程度超乎了沈雪青的想象。

    她原本根本没想过,她建的名单上的人都能来她这里干活。

    但是杨舒真是太卖力了,她还自封了一个金牌人事。

    “你不懂, 这叫做,天下苦压榨久矣。你这里的分成条款写的清清楚楚, 还有源源不断的单子来, 还有老师坐镇。都是兼职,哪里不都一样嘛。”

    沈雪青忍不住说:“其实是因为第一个月免费试用,所以才会有这么多单子的。你们这么卖力,让我这个拉活的人, 真的压力很大啊。”

    上次和趣对秦素翻译的东西非常满意,紧接着就发过来了好几份新文件, 还要的急。

    秦素一个人翻译不过来,想让沈雪青一起。

    谁成想,沈雪青至今都抽不出空呢?最后只好把多余的单子分给了班上其他同学, 最后再由秦素统一把控质量。

    看到秦素第一个开张, 其他自认为有实力的人都坐不住了。

    学妹能挣钱, 我一个学长/学姐, 肯定也不会差啊。

    田真这个后勤组长相当认真, 自费跑到校外打印了各项规章制度, 贴了一面墙。

    日常的茶水, 零食,累了可以躺下的躺椅,都是她自己拿钱先置办好的。沈雪青要给她报销,田真不肯。

    “账本我都记好了, 你不要来添乱。到时候有分成,再还给我就好了。”

    田真的专业内容学的很一般, 成天为英语考级发愁,但她居然很会做账!那几下计算器打地熟练的,一看就是老手。

    田真甚至美滋滋地告诉他们:“在学校里就是好啊,不用算房租和员工宿舍支出。甚至水电费都不用我们自己负责。这要是还做不出来,那肯定是我们自己的问题。”

    ……那肯定是我找的活不够多!

    沈雪青擦擦头上的冷汗,压力倍增。

    这个月结束之后,估计留的下来的单子数量不会到四成,其中还要再剔除掉一部分难缠的客户。

    沈雪青看着日益增多的报名表,决定提前再出去跑一趟。

    她现在手上握着的除了优秀的简历,还有好几份可公开的翻译资料。

    沈雪青当初就和他们都说好了,如果有可以公开的资料样品,并且她也选中的话,愿意再追加一次免费服务。

    现在,沈雪青终于有勇气登那些正规图书公司的大门了。

    之前给公司提供翻译服务,收到的活儿那叫一个五花八门的。

    和趣给的资料已经算很正规了。有的小公司,老总什么都不懂,只是有一股敏锐地商业直觉,就开公司了。

    于是有的是让帮忙翻译邮件的,有的居然直接打电话过来,要求他们那边拼一句这边翻译一句。

    问了才知道,那一头的老板正在尝试使用微软新开发的msn和外国人聊天,但是对面发过来的,都看不懂,才出此下策。

    诸如此类的闹剧,还有好几出。沈雪青全都义正言辞的拒绝掉了。

    公司里提供的活又碎又杂,胜在数量。可如果沈雪青可以敲开图书类公司的大门,那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
    翻译家,那拿的都是正规稿费了!到时候出版审核过了,译者的大名都会印刷在上面,含金量极高。

    1957年的时候,上海新文艺出版社请翻译家钱春绮翻译了三部海涅诗集,开出的稿费足足高达8000元!

    秦素的梦想也就是做一个这样的翻译家。

    沈雪青初生牛犊不怕虎,打算来试试了。

    她先提前收集好了市面上大大小小的出版社信息,几经挑选之后,圈定了一家小型的图书出版社,泽元。

    区别于国内那些老牌子出版社,这样的出版社门槛会低一些,也不那么介意启用新人。

    但是沈雪青还是想的太简单了。

    她根本都进不去泽元的大门!

    和外贸公司“我家大门常打开”的状况不一样,这类出版社的门禁严多了,没有预约一律不准进入。

    沈雪青被安保人员客客气气地送了出来。

    “同学,没有预约我们这边是不可以参观的哦。”

    沈雪青没有放弃,她回去又找了一趟罗建利,请他帮忙写了一份推荐信。

    第二次去的时候,沈雪青比前台人员更客气。

    “人不进去,递交一份信总可以吧。”

    前台误解了:“原来你不是推销的,是小读者啊!早说嘛,我们这边有专门的信箱可以接收消费者来信的,你喜欢哪个老师啊?”

    沈雪青不解释,而是顺着说:“没有特定写给谁呢,就是给出版社的。”

    前台把这封信放到了一堆读者来信里面。

    泽元虽然是小型的出版社,但是也是有粉丝的。

    他们公司喜欢出一些年轻人爱看的时尚文学,也经常把国外一些畅销的小说引进国内。

    读者来信,每个月都会清理一次,负责的小编辑分类就是好几天。寄给作者的都要分门别类放好,污言秽语的就地处理掉。

    这天,小编辑拿到了一封不知道该怎么界定的信,就跑去敲总编的门了。

    “周总编,你看看这个,好像是一个大学老师写的。”

    周敏接过来信,戴上了眼睛,仔细看了一遍。

    “这个是……好像是来做生意的啊!小刘呢?把小刘叫过来问问。”

    前台过来了,果然对这封信有印象。

    “上个月有个姑娘拿过来的,她跑了两趟都没有预约,就让我转交这个了。”

    “哎哟,这可真是。那她还留下其他的东西吗?”

    “……好像有!”

    前台跑回去翻了翻抽屉,找到了沈雪青自己印的名片回来交给了周敏。

    “临清大学的外语系,了不得。”周敏摩挲着这张烫金花纹的名片,犹豫了一下,还是发了消息过去。

    沈雪青已经等这个消息等了好久了!

    她看到的时候,顾不得周围全是人,高兴地跳了起来。

    第二天她就请了假,第三次奔赴了泽元出版社。

    她这次终于进去了,但也只有一点点,就靠在门口的位置,前台小姐姐给她拿了茶水。

    不一会儿,总编周敏居然亲自来见她了。

    沈雪青吓了一大跳,思衬着到底是临清大学的面子大啊,总编都亲自出来了。

    她像在公司推销的时候一样,拿出了翔实的数据和试用的诱惑,同时还交出了翻译文件。

    但很快,沈雪青就知道自己想错了。

    周敏不愧是文化人,非常有耐心地等她把所有的话都说完了,然后直截了当地告诉她。

    “抱歉,我们出版社暂时没有打算聘请学生来翻译的。出书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,中间校对,审批都要花很长时间,我们没有打算在内容这块省钱。让你失望了。”

    既然不是要聘请翻译,那么肯定是另有所图了。

    沈雪青并没有因为对方拒绝自己就甩脸子,而是继续等待后续。

    周敏点了点那封信的落款——罗建利。

    “但是,我们非常诚意地想要聘请罗建利先生,为我们翻译一本国外的著作。”周敏端正了自己的姿态,双眼直视着沈雪青。

    “希望沈同学你可以帮我们引荐一下。”

    周敏很早就知道罗建利了。

    这位一直没出过校园,但是一直都是国内排得上号的翻译专家。早年间,他就曾经参与过外交大使来访的活动,临危不惧,表现突出。

    就周敏而言,于私,她个人就很崇敬这位专家。而于公嘛,她也不愿意放弃这个抬高自家出版社含金量的机会。

    现在罗建利的学生都到她眼前了,再错过就说不过去了啊。

    沈雪青抿了一下嘴,一只手挠了挠头。

    就说呢,怎么就忽然从进不去门的待遇直接上升到了总编接见了。合着还是搭乘了罗老师的东风啊。

    “我们学校是人人都可以进的,周总编之前没去过吗?”

    周敏愣了一下,随后笑起来掩饰了一下尴尬。

    她当然是去过的,但是她被拒之门外好几次了!

    罗建利这个人淡泊名利,很少主动去出书或者宣讲。就算周敏混进了学术研讨会,她跟罗建利一搭上话,马上就被婉拒了,然后就被请出了会场。

    那几个大的出版社还嘲笑过周敏:“你们泽元成天地出那些个情啊爱的,找罗老师干嘛呢。应该去找x校那位风流诗人啊!”

    这件事都快成了周敏的心魔了,要不然她也不会一看到推荐信就立刻找到沈雪青了。

    周敏不好直接打自己脸,只好说:“罗老师比较醉心学术,之前一直没有谈拢。”

    沈雪青拖长了话音:“哦……”

    周敏拿起桌上的茶喝了一口,脸上火烧似的。

    沈雪青顿时就对出版社三个字怯魅了。这个周主编,城府也不是很深嘛。

    “我只是个学生,我又不好代罗老师回答的。这样吧,如果方便的话我回去会和老师说一说的。但这就是罗老师自己的事情啦。”

    沈雪青说完就开始伸手拿桌上的文件,一副马上就要走完全不留恋的样子。

    周敏顿时急了。这和之前的结果还不是一样的!

    情急之下,周敏甩出了一个条件:“我看沈同学你这个翻译之家,就是罗先生挂名的对吧。我们出版社真的是暂时没有合适的东西可以给你们练手的,但是我们泽元,还有杂志社呢,你知道吗?”
没看完?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,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,传给QQ/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